18日中午11时,记者来到学院南路的一座写字楼,看到门口陆陆续续停放着各种外卖“小哥”的送餐车,各种外卖平台的送餐员进出写字楼。“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订单最多的时候。”一位拎着配送箱的配送员告诉记者,“一个中午最少要跑七八个地方。”记者在门口蹲守了近一个小时,发现有20多位送餐员进入写字楼,不少送餐员手中一次拿着三四份外卖。
手机叫外卖成流行 问题频发亟需监管
“单位离家远,单位食堂人又多,于是就经常点外卖。”王先生告诉记者,“因为平时学习任务大,食堂人又多,所以经常点外卖。”北京某高校学生小李告诉记者,“现在叫外卖非常方便,在我们同学中叫外卖也很普遍,想吃什么到手机上点就可以了,而且商家也会经常搞活动,有时甚至比去店里面吃还要划算一些。”
3月19日,美团外卖宣布,平台日完成订单量超过一千万,成为继淘宝和滴滴之后又一个达到千万级别的互联网平台。记者随机查看了美团、饿了么等外卖平台,千万订单背后,商家服务态度、食品卫生条件并不乐观。
就在去年3·15晚会上,外卖平台饿了么被爆光,“干净照片的背后,实际是油污横流,餐馆儿老板娘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,厨师用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尝味道。甚至引导商家虚构地址、上传虚假照片,默认黑作坊入驻。”
记者打开某外卖软件,发现消费者吃到头发的情况时有发生。记者还从评价中发现,当消费者遇到食品问题给了差评时,部分商家态度恶劣。吃完拉肚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,和商家沟通时,大部分能帮助解决问题,而部分而商家却回复:“别人吃了都没事,你就这么特殊?”据一位熟悉外卖商圈的人士介绍,部分餐馆为了兼顾外卖和门店经营,经常是提前一天将餐品准备好,有顾客下单后,只要热一下,就拿去派送了。